【名不符实:以利米勒】
一、士师秉政遭饥荒 士21:25 得1:1
士师时代是整个以色列历史中最惨痛的一页。那时以色列百姓受尽外邦人的欺压,就是神子民本身也常背叛神,敬拜偶像,道德低落,境内一片混乱。每当神兴起一个士师,只带来极短暂的悔改与复兴,好像在一片黑暗中闪过极短暂的火花,瞬息过去后,百姓仍沦落在无边的黑暗中。到最后的一句话说:“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,各人任意而行。”而这正是遭遇饥荒的主要原因。以利米勒一家的事就发生在这个时代。
二、粮仓之地亦缺粮 得1:1
犹大地是在迦南地的南境,死海以西,旷野以北;伯利恒是犹大境内的一座小城,伯利恒位于耶路撒冷南面约八公里,其名意为“粮仓之地”。饥荒中伯利恒也没有粮食。我们从圣经的教训可以看出,遭遇饥荒的主要原因是:神的子民不让神作王,以人为首。以致国度失去治理,百姓任意而为。失去神的祝福就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。而遭遇饥荒正是以利米勒举家迁移的主要原因。
三、离开丰富以法他 得1:2
以法他位于耶路撒冷南边,意思是‘结果之地’。以利米勒这个名字的意思是‘神是我的王’。若与当时的时代相提并论便可以看出来了:他名义上是让神作王,实际上却是自己做主;神兴起外面的环境,就能显明人里面是怎样的存心;在遭遇饥荒的时刻,就显出以利米勒信仰上的真实光景。他带领全家人离开以法他,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往摩押地去寄居。这里的‘带’字,表明他是一个带头的人,一个负责做主的丈夫,他关心自己的妻儿,带他们离开伯利恒,要在苦难中为妻儿找一条能够存活的出路。
四、带领全家去摩押 得1:3
摩押地在死海以东,摩押人生活在这里似乎得天独厚,非常享安逸。摩押人乃是罗得乱伦之后产生的子孙,摩押地乃是神憎恶的地方。但是我不敢相信,一个以神为王的人居然会下到摩押地,一个信靠神的家庭竟然寄居在一个可怜的外邦之地。他们到了摩押,和摩押人住在一起,成了寄居的人。寄居的人是没有安息的。以利米勒到了摩押地以后,不是一年半载,而是一生都当客旅,至终就死在摩押地。人若离开美地的丰富,结局就非常凄惨了。
五、儿子成婚外邦女 得1:4
以利米勒携家带眷去摩押地,原来没有打算在那里长久居住,不过想暂时寄居度过饥荒;没想到到了那里,就住了长达十年,并且他的儿子们还与异族通婚,意即和不信的相配,失去了基督徒应有的生活见证。这里告诉我们:人第一步犯错,常会带来连锁反应,终致深陷泥淖,而不能自拔。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看法与作法;人在世界里,要同流而不合污,是非常困难的!信徒一旦与世俗为友,生活上必然失去见证,生命上也必然软弱无力。
六、家中遭遇辛酸事 得1:4/5
以利米勒把妻儿带到绝境,他的两个儿子虽然娶了妻,但未留下孩子就都去世,这表示了他们的婚姻并不蒙神悦纳。他携带妻儿去摩押地的动机,必是为着妻儿的平安幸福,但结果他躲避饥荒,却遭遇更大的饥荒,反而陷妻儿于绝境,自己及两个儿子更死在摩押地。凡只为自己的家庭,而将永恒生命置于脑后的人,他的一切打算必然落空。只能使自己和家人遭受痛苦。
七、三寡妇相依为命 得1:5
以利米勒逃往摩押地,他们全家人可以说是满满的出去,但在那里住了十年以后,我们看见这个家庭只剩下三个寡妇了。没有了丈夫,没有了儿子,表明失去了安慰和倚靠,也失去了人生的盼望。三个寡妇在一起生活,是多么辛酸凄凉的一个‘家’啊!感谢神,人的尽头,就是神的起头。拿俄米如果丈夫健在,儿子能干,她还有倚靠,她还有盼望,恐怕她就听不见神的声音,回不到神的面前,也就没有复兴的一天,因为她还不会去思念神,倚靠神。
八、给后人深刻教训 来13:7
在《创世纪》二十六章,也有一场饥荒,我们看到以撒在遭遇饥荒时顺从神的带领,在那地耕种,蒙神赐福,得到百倍的收成,神使他昌大,日增月盛。以利米勒和他的四口之家,在摩押地的经历,给我们今天的每一位基督徒留下了深刻的教训,他在遇到饥荒时自己作王,带全家逃到摩押。他的动机必然是为着妻儿的平安幸福,但结果反而陷妻儿于绝境。凡只为自己的家庭着想,而将神托付置于脑后的人,他一切的打算必然落空。他的经历也让我们明白:在属灵的道路上,跟从人是相当危险的,因为最有经历、最属灵的人有时也难免犯错,所以我们千万不可盲目地跟从人,而要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基督。
评论